能让我的学生帮我在医院签字吗?
“能让我的学生帮我在医院签字吗?”一位戴着口罩的老人神色焦虑地来到了公证处。
原来,这位老人是南京某大学的退休教授李爷爷。李爷爷的老伴早年去世了,两名子女都在国外定居了。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李爷爷的子女都回不了国,李爷爷也乐得在国内安全自在的生活。
最近李爷爷身体不舒服,到医院看病之后查出来有肿瘤需要开刀切除。但是因为儿女都不在身边,其他亲戚也远在外地,去医院做手术万一有情况谁能替自己签字呢?
思来想去,学生、同事也是邻居的小冯是最合适的人选。小冯是李爷爷一手培养出来的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与自己关系十分融洽,有好几次自己不舒服都是小冯送自己去医院的。能不能办个公证让小冯帮自己在医院签字呢??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李爷爷来到了公证处。
李爷爷提及最近“很火”的意定监护公证,提出要小冯当自己的监护人,但在公证员详细向李爷爷解释意定监护是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以后才生效的,可能不适合李爷爷之后,李爷爷也是直摇头:“监护的权限太大了,我自己有子女,不需要有外人监护我。我只想要小冯能帮我签字住院、做手术和办办手续,其他的权限我都不想要”。
于是,公证员建议李爷爷办理《预嘱》公证和《医疗照护委托书》公证。李爷爷首先通过《预嘱》公证明确自己需要的医疗方案和坚决不接受的医疗方案,再通过《医疗照护委托书》公证授权小冯可以为自己办理医疗相关手续。打个比方来说,《预嘱》就像是小冯的办事指南,而《医疗照护委托书》则是小冯有“签字”的资格证。这样的公证方案设计,既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李爷爷的医疗自主权,限制了小冯的医疗决定权限,同时也让小冯能够安心“掺和”他的事情,避免小冯在做决定时“畏手畏脚”。
在经过与医生和公证员的仔细沟通后,李爷爷顺利《预嘱》公证和《医疗照护委托书》公证。有了这两样公证,李爷爷如期办理了入院和治理手续。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公证处高畅